總有機碳toc分析儀的型號
- 時間:2020-04-18
- 人氣:64
張化光教授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全國先進工作者,IEEE Fellow。他長期從事于綜合能源系統的智能優化決策與安全運行研究,在理論、方法和技術等方面取得了若干系統性的創新研究成果,并實現規模工業應用。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省部級一等科技獎勵,2篇論文分別榮獲計算智能領域頂級期刊IEEE TNN(每年1篇)和控制論領域頂級期刊IEEE TC最佳論文獎(每年1篇)。發表IEEE會刊長文124篇, 出版英文學術專著3部, 入選ESI高被引論文34篇,SCI總引用11254次,連續四年被湯姆森路透評為“高被引科學家”。我國的基于冷原子技術的空間時頻研究起步比歐美晚了近十年,但在劉亮的領導下,率先成功地把冷原子鐘搭載天宮二號發射升空,實現了冷原子鐘的在軌長期運行,發現了一系列微重力環境下冷原子物理特有的現象總有機碳toc分析儀,對激光冷卻理論有重大學術價值,填補了國際時頻領域的空白。這項成果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被公認是國際空間冷原子傳感器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美國“科學”雜志專題報道認為,空間冷原子鐘的成功使中國在空間傳感器領域的研究走在世界的最前沿。主要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審稿人公開評論認為,中國的空間冷原子鐘的成功是一個驚人的技術成就,使歐洲的類似項目黯然失色。國際上對空間冷原子鐘的成功進行了大量的報道,典型的如美國以題目“世界第一:中國物理學家成功在空間運轉冷原子鐘”進行了報道。我國的相關科學家認為,這是我國空間科學的一件大事,是我國在空間時頻領域由追趕到領先的轉折。
劉亮還從事新型的星載原子鐘研究,把一種特有的激光冷卻方法,即積分球內漫反射激光冷卻,用于冷原子鐘,成功地實現了小型高精度冷原子鐘,已被列為北斗導航系統的發射計劃。這種原子鐘突破了傳統星載原子鐘僅E-15精度的瓶頸,實現了E-16量級,是國際上最為先進的星載原子鐘。年夫順是我國電子測量儀器學科帶頭人,從事微波毫米波與太赫茲測量儀器基礎理論研究和產品研發工作長達30年。微波矢量網絡分析儀、毫米波與太赫茲測量系統等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1),省部級一等獎2項(排名1和2)、二等獎3項(排名1),發明專利36項(授權21項),國家標準2項(排名1)和國家軍用標準1項(排名1),學術論文和論著32篇總有機碳toc分析儀。隨著“優質糧食工程”項目的不斷開展推進,各地糧油監督檢測站陸續發布食品、農產品檢測相關儀器設備的采購公告。繼昆明市糧油飼料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北京糧油食品檢驗所等先后發布招標公告之后,保山市糧油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也于日前在政府采購網上發布了對保山市“優質糧食工程”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設項目的公開招標公告,擬采購氣質聯用儀、固相萃取儀、氣相色譜儀、便攜式近紅外谷物分析儀等儀器設備,預算金額為398萬元。招標內容如下: